新闻

NEWS

2013届华师一清华北大学子学习经验集锦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学习经验浅谈

语言的学习不同于理科,需要更多的感性和直觉,而不是理性和逻辑。直觉来源于经验,所以语文重在积累。比起一味刷题,我认为从生活或阅读中汲取养分、丰富情感、积累感悟更加重要。作答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来自于这些地方。

语文题型分两部分,一是基础题,二是涉及到理解、表述和应用的非基础题。这两部分有不同的备考方法。

前五道基础题部分以及古诗文默写最好保证不错。前三道考察字音、字形和词语。这方面老师也会强调比较多,建议学弟学妹们准备一个便携的小本子,将课文、作业、试卷、听写以及日常生活中阅读交谈中遇到的没有完全掌握的字词记下(除此之外还有文言文的重点词汇),平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抽一些早读的时间记背,考试前专门复习。特别是词语、成语、熟语部分,不仅要了解意思,更要掌握搭配。虽然现在有卖字词小册子,但我觉得自己记下的更有针对性。

第四道是语病题,需要在平常的有限练习中总结常见的出题方式。题中句子比较长时,应先分清句子结构,再检查各部分的搭配。第五道文学常识来源于课本,大家可以平时相互提问回答,有助于牢记哦!

之后就是更有难度的非基础题咯。首先是说明文阅读,做题时可以先浏览全文一遍,看了选项后再带着问题细读相关句子。有时文章比较专业而生涩难懂,大家也不要心急,找到与选项有关的句子就易于分析啦。文言文阅读会让一些同

学闻之色变,其实它并没有那么难。我在复习时尝试过纯粹阅读课本上的古文,而不是像老师上课时那样只关注字词的意义、句子的结构,竟然惊讶地发现读起来很有意思,虽然不清楚一些词的意义,但不影响整体理解。我希望大家可以只是获得文学性的阅读体验,而不要为了做题失去了感受文章生命的快乐(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语文教育的悲哀)。虽然目前的任务还是好好做题。。所以按照老师的要求,不过那么多词的意思也不用全背,生僻的或不影响理解的可以跳过。

诗词鉴赏难度较大,因为诗词的意义大多隐晦。平时多读一些诗,也包括课本上的,有时熟悉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风也有助于理解他的诗。而诗人常常醉翁之意不在酒,顾左右而言它,所以应该总结一下诗词的常见主题,如郁愤难解、思乡怀远等等。诗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炼字等也是值得总结的问题,不过这些都是来源于对诗本身最真切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分值大,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平时的阅读积累会让你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更易于理解较深刻的文章。小说一般结构精巧,戛然而止,发人深省;散文一般闪烁着哲学的思考,对大自然、人类和生活抒发见解。答题同样要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老师所讲的每种提问方式的答题角度,以清晰的脉络组织语言作答,最好能够分点概括。

语言文字应用考题涉及的面很广。有一道会与课文有关,只要对所有课文都有一点印象,不像没读过,就应该没有问题。此外,对联、口号、图片说明不求新颖只求正确,不必为了几个字冥思苦想许久。

作文是最大的重头戏。最基本的四十五分应该拿到:不跑题,有基本结构,有例证。但结构、例证、语言三方面都可以大大加分。结构上,老师的分论点方式的确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简单易行,不过一定注意分论点的独立性。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不必把文章分成中心句引领的几部分,单句成段、长短错落,打破例证道理模式,整体章用比喻贯穿……这些都可以尝试,但要有足够的把握能驾驭。新的结构可以让读者从“黄金五大段”的审美疲劳中解脱出来,但一定要是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的,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例证上,许多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现象或阅读的书籍,平时的每一丝感悟都可以丰富心灵,只要你用心观察过生活。老师强调的关注社会时事也非常好,我们的文章应该有时代精神、社会意义,但千万不要为了写作文才去关注时事,如果真的把关注时事当成习惯,真正去关心发生在另一个地方的灾难,看到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思考国家的路该如何走,那么,你的思想会变得更成熟深刻,自然可以不经意地在文章中流露出来,而且你的收获会远远比一个作文高分更多!最后是语言,这自然来源于丰富的阅读积累,你可以从钟爱的作家那里汲取养分,但不要刻意模仿他人,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以自己的话写自己所想,我相信这才是老师愿意看到的作文。

廖楚伊  2013届29班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熟能生巧是良训

                    ——数学学习经验浅谈

数学这门课在高考中是比重最大的一门课之一,而且也是最难学的一门课之一,同时也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最有用的一门课。比如将来的时候,你高中的数学基础决定了你是夜夜刷题却成绩平平是悠闲自得轻松虐爆全场。当然,华师一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都没话说,到了大学肯定会很占优势的!好了,言归正传,下面谈一下数学学习的方法。

高中的数学主要强调的是技术,所以不需要你对整个体系有很好地把握。既然是技术,就是熟能生巧。多做题绝对是不可避免的。华师一本身数学作业就会比较多,可以起到一定的练习作用。个人认为,一般来说,完成作业就够了。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提高,可以自己买一些竞赛书或自招书做一做。但如果你觉得对某一块知识掌握地不是很好,这时候就需要你额外找一些高考的辅导资料做一做了。做题绝对不能想完成任务一样做完了就完了,整个过程包括做题前、做题中、做题后都要做好。做题时要考虑本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哪些可以应用到这道题上,具体怎么用,即把这道题做出来。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看答案,仔细分析答案,看自己是哪个地方没有想到,如果觉得影响不深的话,应该把它记录下来。

至于做题前的准备,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总结来说就是知识的吸收过程。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能只满足于听懂,也不能只满足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要尝试想在老师的前面。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师讲到某一步时,你应该积极去想老师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如果老师的做法跟你想的一样,那么恭喜你,你的思维已经超前于老师了。如果老师的做法跟你想的不一样,甚至你的方法比老师的还要简单,那么更加恭喜你,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的思维已经超越老师了。这样听讲,你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转变为主动获取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要好得多。下课了之后,要拿起笔记,梳理一下老师讲课的逻辑线,然后回顾一下所讲的方法,再看看讲的例题,在脑中思考一下,如果不能一下想出整个完整的过程,那么就要关上笔记,把这道题独立做一遍。

接下来说一些很重要但不是跟应试直接相关的事情。第一个就是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理性的分析和严谨的思考。同学们一定要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这两点,这是你今后学习甚至是世界观形成的基础。比如说,在做题的时候,要学会一步一步的去分析题目,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想乱撞。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严谨的去想每个知识点的所以然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个就是要经常放一两个问题在脑中,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揉”“揉”多了,你对数学的感觉就慢慢上来了。

作为一名学数学竞赛的学长,高考的技巧我并不知道很多,学习方法也许对大家不怎么适用,但是我知道多思考一定比多刷题更有用。并非让大家不做题,而是让大家做完每一道题后多思考,把一道题蕴含的所有营养全部吸收。

到了大学才知道,许多方法和思想对大学的学习很有帮助,并非用一种愚笨的方法能解决就行了,而是要想一种巧妙的方法。

   俗话说,平时多思考了考试就可以少思考。

   多思考也有利于考试时很快地想出一种做法。

首先要接受一个事实——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阶段,分数高于一切,你所生活的不是乌托邦,而是完全依靠分数来决定胜负成败的应试教育体系。

既然是纯应试教育,那么就要明白决定分数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归结起来就是3点——1.基本功;2.对考试的感觉;3.对较难题的感觉。

基本功不用说,这是一切的基石,相信能来华师一的同学基本功不可能差,高中阶段只要正常完成作业、《重难点》一类的书上的题基本都会做就可以说基本功过关了。

对考试的感觉是区分度最大的一项,也就是说对常见错误(漏解、增根、正负号、区间开闭、数列首项单独列出、斜率不存在等等)要有像狮子对猎物一样的敏感,绝不在高考中犯这种低级错误。事实上能避免低级错误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大家可以试试,把每次考试中的低级错误去掉,你的分数会增加多少,你会发现如果你的高考不犯低级错误,那么数学分数绝对是相当可观的。

对较难题的感觉这两项有点类似,要靠多练稍难的题,老师可能会在课上有一些补充,这些东西要尽量掌握,对于高考比较变态的年份,较难题的分数可能是区分140+与140-的分水岭。

总之,多做题、多总结,特别是培养对细节的敏感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黄开   2013届30班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兴趣与积累并重

                 ——英语学习之我见

高中英语的学习,在人的一生中其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当你到了大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你就会发现,英语在自己学习计划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但重点在于,英语在我们的将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在大学的英语完全取决于自身,这样一来在高中所养成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高中阶段英语学科的学习,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兴趣。对英语的兴趣无论在什么时候在英语学习中都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而兴趣培养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实任何学科都一样,当你对这门学科有了足够浓厚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就会有动力,而这种动力往往是可以持续很久的。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英语的兴趣并不仅限于对几个英文字母的拼凑的兴趣,它往往是引申到对英语环境的兴趣,或者说是对英文文化的一种兴趣。我在高中时候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我特别喜欢看美国电影,美剧,听欧美的流行音乐。将自己浸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是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帮助的,当然这个帮助最显而易见的方面就是对语感的培养,而语感这东西虽然听起来不靠谱,但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有用。培养出对英语浓厚的兴趣,就是向英语学科学习的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再者就是积累。平时的积累在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英语学科不同于典型的理科学习,可以通过刷题、经验总结来快速提升水平,英语学习考察更多的是对语言的积累,包括词汇句型等。所以常备一本积累本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在积累本中,你可以记下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高级词汇”“高级句型”。所谓的“高级”,就是平时用的不多的稍稍生僻但却可以是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的元素,但切记不要使用过于生僻的词,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影响阅卷老师对你文章的整体印象。真正的好文章,并不一定是有很多生僻词汇的堆砌,而是即使是简单词汇也一样用得出彩,要会积累词汇,更要会运用他们,所以句型的积累也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灵活运用积累的词汇,我高中的时候常常会不定期把自己的积累本拿出来用积累的词自己造句,要求自己尽量用上积累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积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于积累的途径,高一高二可以买一些报刊杂志,《英语广场》之类的来看,或者是整理《新概念英语》;而高三往往并没有太多的闲工夫去读这些书,那么你也可以通过整理书上的佳句来达到这一目的。

    最后我想要分享的是应试的一些技巧。诚然,我最不想分享的就是应试技巧,因为一旦你疲于应试,你就会逐渐失去对学科的兴趣,尤其是对语文英语这种学科的兴趣。但是很多时候应试技巧却是我们走上考场不可缺少的装备。首先是要练字,无论什么时候,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体总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在每份阅卷只有数十秒的情况下印象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再者就是时间分配,在高三阶段,各科都在做大量的在试卷,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每一次英语考试,找到自己完成试卷的节奏,如果阅读稍微弱一点,那么就要在其他部分尽量压缩时间来给阅读题更充分的时间。不同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听力题最好在听之前全部阅读一遍,把每道题里重要的信息标识出来,猜测每段听力材料可能的内容。单选题和完形填空主要考察词汇,注意词汇在句子及上下文的衔接作用,完形填空中尤其要注意当你对选择模棱两可的时候答案往往就在前文或者后文中有明显提示。阅读题注意依照个人习惯制定答题顺序,有的同学在读完三四篇之后感到疲劳,那么尽可以先做后面的题,但在做后面的题的时候就要小心时间分配了。读文章时并不一定要字句通读,可以把握每段大意,这样可以缩短阅读时间。完成句子是考察对语法的积累,要仔细听老师平时对各种句法的讲解,并适当多刷一些题,形成答题套路,但也要注意一些常见陷阱,灵活应变。最后是作文,这就是展现你平时积累的最佳时期了,千万不要背范文,这样只会让你的思维固化,永远写不出吸引眼球的作文,考场作文往往并不一定需要深刻的内涵,但一定要有华丽的外表。

严珅   2013届28班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扎实才是硬道理

                          ——物理学习经验浅谈

1. 注意概念的辨析。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其中包含了一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科学家的物理思想比如,对于速度与速率两个概念,它们都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如果你只记公式v=和v=,似乎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如果想想位移与路程的定义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别。此外t的意义也值得注意因为速度与速率都是对某一个时间段而言的,如果t是一段时间,得到的即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如果t→0,得到的即是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vac只能由tac来求而不能用tab来求,这些说起来都是简单的问题,当题目变得复杂时,是否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值得注意了

此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定义物理量的物理思想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值法。比如,电场强度E,大家除了知道公式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理解呢?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一个恒定的磁场中的某一点处,一个带电物体所受的电场力与它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也就是说是一个定值,我们很容易想到,它反映了该点电场某种属性,所以,我们就可以定义这样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电场某一方面的特性了有了这样一层理解,你所看到的就不是一简单的数学表达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物理公式。这些物理思维在实验题与即时定义问题、新情景问题中的考察是比较频繁的只有把课内的知识想清楚了,才能有知识迁移的能力。

2. 切忌眼高手低扎实是硬道理。

有的同学感觉物理的学习比较轻松,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基本上一就能听懂做作业时也没有什么障碍,就过度自信,变得眼高手低起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上课不听讲,课后抄答案而这两条的任意一条在学习中都是致命的。

先说说听讲的问题。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不会有太强的跳跃性,所以理解起来不难是很正常的,根本没必要沾沾自喜再有,你不听老师讲的是什么,怎么能轻易断定这堂课的内容你都清楚呢?这样做往往会错过一些要点和一些重要的细节,老师讲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句话带过,但是真正做起题来,一个细节就能决定一道题的对错。有的同学认为老师讲的自己都明白,听就是浪费时间了,其实不然,有的知识点你虽然掌握了,但可能掌握得不够熟练、理解得并不深刻。

然后是作业问题。做作业一定要独立、限时完成,简单来说,把做作业当成一次阶段测试对待。此外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做作业之前先把相关的知识点复习一遍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切忌边做题边翻笔记本这样十分耗时,而且容易留下知识的漏洞。不能依赖做题来学习而要尽量通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做题仅仅是一个检验的手段。

自己感觉学得轻松,最后考的成绩不一定理想,相反,即使自己第一学习时感到困难,只要踏踏实实,经过反复的复习打磨,最后也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既满怀自信,又如履薄冰,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才能走得实、走得远。

3. 多找老师答疑。

不论是听课还是做作业只要遇到了问题,都应该立刻将自己的疑惑记下来(不是用脑子记,而是用笔记在上),然后尽快找同学讨论或者找老师答疑。如果问题积累起来,必然会留下一个的漏洞我的班主任就时常告诫我们:“只要没有漏洞,就不可能运气不好。”换言之,考试当中犯的错误,都是由于知识或方法上的漏洞。高考比的不是你能不能及格,而是你能否拿高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这些细节。另外,找老师答疑也要掌握方法,对于一些小的问题,可以直接在课间问老师;对于比较集中或复杂的问题,可以先向同学求助,如果大家都拿不准再集中起来选一个集中的时间比如晚自习) 老师答疑

答疑之后,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是知识本身掌握不牢、还是做题技巧积累得不够、还是审题有问题……每次答疑收获不应该只是会做了几道题,一定要找准问题的根源,并把漏洞补上,这样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4. 多与同学切磋。

在华师一,你最大的资源有两个,一个是你的老师,另一个就是你的同学,老师在上课时是按他的思路来讲的,你可能会感觉不好理解,但是你的同学是跟你一从零学起的,他的理解与体会在你看来可能更好理解,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不妨听听他们见解。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同学们答疑解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在讲解过程中,你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如果你能让别人懂,那你不光要会做而且思路与表达都一定是清晰;另一方面,别人向你问问题,其实也是在为你查缺补漏,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

5. 多思考多总结,把问题想透

如果说听课是输入的过程做题检验的过程那么思考、总结则是一个消化、输出的过程,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必经之路

总结的过程中,既要留心自己常犯的小错误与知识的细节,又要注意知识的系统系与整体性, 尽量做到知识覆盖的全面性与知识梳理的清晰性其实,这就是高三复习时会做的事。另外不要想着等自己把某一部分的内容学得特别透彻了之后再开始总结,第一遍学习时就可以某一阶段的内容进行总结,如果以后发现不好不对的地方,可以逐步完善,毕竟知识掌握是螺旋式上升嘛。第一遍总结可以不苛求完美,但自己写的每一点都应该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当你回头再看以前的总结,会有很大的收获

6. 注意书写规范工整。

书写不仅在语文、英语作文中重要,在理科的答题中同样重要。书写过程力求思路清晰与卷面整洁,具体来说就是标明对象,明确过程方程独立写切忌连等式;符号设置要合理;计算过程不必写,关键(中间)结果要写出。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理清思路;另一方,即使最后的结果出错也能保住相当一部分的过程分

朱义诚  2013届29班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性价比最高的学科

                     ——化学学习之我见

高中化学,计算强度没有物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没有生物多,可以说,化学可以而且理应成为理综三门学科中花费时间最少并且拿分率最高的学科。

然而经过我高中三年的观察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同学)在化学学习上比较吃力,成绩跳跃性很强把握住学习化学的恰当方法。

而我的观点是:化学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化学考得好不一定得学得好。

1. 常用结论要记忆

化学有很多做题时经常要用到的结论,比如常考离子共存与不共存某些经常的反应的系数比现象结论、化学平衡中改变某一条件对平衡的影响以及各种实验操作的固定描述性话语等等熟记这些结论对解题速度将是一个质的提高

2. 低级错误要消除

低级错误,也非智力失误是考试中最容易犯,也是最需要避免一类失误。常见低级错误有: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不打等号不写条件,配平后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漏写,可逆号等号搞错,该写单位时没有写单位写错单位,问题没看清就答题导致答非所问等等。消除此类错误的方法只有强化记忆——多做题,做完之后如果发现低级错误,将低级错误多抄几遍(我们高中老师是规定我们每犯一次这样的错就让给他买一瓶……这样至少可以将考试成绩提高5到15分

3. 题目考点要辨清

这个点几乎是所有科目考试的通用技巧,而且我们在考试中总是不知不觉在运用。但是我们遇到某些无从下手难以理解的题时,我们又往往忘了这一点。因此辨清题目的考点便显得十分重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你知道有哪些考点,这就需要你看一看考试大纲了(当然平时的一些测验也不一定会完全按照考试大纲来,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加以判断了)。熟悉考点类型之后,再遇到不能下手的题,将考点在脑海中筛选一遍,找一找看是否有相对应的考点,从考点切入,做题会变得容易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往往不止有一个考点,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答漏

总的来说基本的考试技巧也就这些。可是归根结底,考试有技巧仍然需要一定的学习功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有了这些技巧便可以少学甚至不学化学。平时化学知识的积累必不可少只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学习方法,勤记勤做题再配以考试技巧和淡定从容的心态

陈彤宇  2013届29班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生物学习之我见

生物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其中概念的厘清尤其重要,对于一些重要的定义一定要严格遵从课本,必要时可以采取默写概念的方法,因为有些知识需要写一写才能在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当所有知识学完后,一定要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可以试着不看课本和笔记,自己在纸上列出知识的提纲,每章的要点,重要的概念在复习的时候对着这张纸回顾相关的内容,并尽量多的联想相关的其他内容,锻炼知识的联想能力。

对于实验,首先要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经典实验,从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论等各个方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变通扩展,其中原理,目的,过程,结论之间一定是有紧密联系的,同时也要多注意平时做的题里面的叙述模式,试着模仿,尽量用相关术语精炼地表达。

关于做题:一味的刷题只会事倍功半,对于每一套做过的题尤其是大型考试的题目,一定要认真分析其中牵涉到的所有知识点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对于同类题目要总结有哪些出题的角度,对于做错的题要做好整理

关于错题本:不是把错题粘到本子上就叫整理错题,最好在做错的选项旁标注这道题思考的角度和牵连的知识点(不要直接把答案写上去),在回顾时相当于对这道题重新做一次思考。整理也可从知识、技巧、语言规范等方面分类整理。

最后是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它是一门相对来说付出努力更容易得到收获的学科,因为目前来说高考中的生物是不会太难的,生物的学习一定不要吝惜笔墨,不管是做题还是归纳,勤动手动笔,多写一写,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秦亦楠  2013届22班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功夫花在平时,时间省在考场

——理综学习经验小结

现在理综应该刚刚合卷,有好多学弟学妹觉得做理综状态很不稳定很烦心,所以特地给理综加了一个环节。为了切实解决学弟学妹的问题,我讲得都是些怎么提高分数的点,不要嫌弃学长太功利哈~~如果想学点别的,大学我再教你~

   理科综合考察的是多方面的能力,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决定了三百分的命运。它不仅考察你的知识点掌握的是否牢固,计算是否准确,还考察你是否细心,是否会把握时间,是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是否能从容面对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分条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 时间分配。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做理综题目的顺序,但有一些我认为是原则性的东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21道选择题要先做,因为这些题一道就是六分,在高考的时候是错不起的,这样的题目需要在我们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做。

(2)物理的第二道答题不能放到最后做。这个道理很简单,到最后看着时间心里会紧张,脑子短路的概率会大很多。物理的压轴题其实难度是远远不及数学的压轴题的,但是因为物理的压轴题是置于理科综合的大环境下,你必须瞻前顾后,所以难度还是比较大。这样的题往往是一些比较基本的情形综合到一起,如果一轮复习的时候基础比较扎实,平常多多练习,考试的时候还是可以迅速解决的。这样的话最耗时间的一道题就解决了。其实这也体现了一个观点:考场三分钟,练习十年功。只有在平常做题的过程中多多思考整理,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上考场的时候才能临危不乱,速战速决。这是提高考试时做题速度的最有效方法。

 (3)生物放到最后做。尤其是生物的选修题,生态题这一类的,不需要动脑筋,只要注意审题把握细节就可又快又准地拿下的题目,比较适合放在最后写。当然这还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在课下的时候花了足够的时间,对生物课本,特别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这个其实也很简单,我是每次大考前把选修课本从头到尾复习一遍,相当于一个月复习一次,最后会越来越熟练。

总之,还是这个观点,考场上想省时间,在日常的学习中千万别图省事!

2. 心态调整

可能有的同学的理综分数会挑战TA的下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理综考试,在分数上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无论是大牛还是学渣,理综成绩总会面临着起起伏伏,那些站上290的高峰的大神,往往是从230的深渊中爬起来的。理综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反复坎坷的过程,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现在这个时候不要太在意分数,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还记得四调的时候一个同学考的不太好,结果他很欢乐的说:“哈哈,我高考的时候又要少犯好多错呢。”其实我们在考理综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发现错误,积累易错点,然后不断地进步,分数也会一步一个台阶地上升。你的每一道错题,背后都是一大笔财富。

  我高三的时候做一套理综卷会花很多时间,考试用两个半小时,自己批改用半个小时,对着答案分析错因,回归课本找对应的知识点,还有分析一些比较出彩的题,这些会花上一两个小时,所以说一张卷子会花上四五个小时。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我们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如果说在这四五个小时里面你做了两套题,但是原来犯的错误还是照犯不误,那还不如不做。每套卷子,尤其是华师一出的卷子,里面往往会包含一些核心知识点,易错点,还有一些出的很好的题,这些题是一套试卷的精华,需要我们细细咀嚼,才能发挥一套试卷最大的效果。我们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即使是从高三开始算起,如果你能保证同一个知识点上的错误你只犯三次,最后你理综还是轻轻松松能上280。所以说在发现错误的时候,认真分析,强化自己形成条件反射,下次一眼看穿他,便是提高成绩的最佳方法。毕竟理综易错点还是有限的,你经过日积月累,最终还是能轻松识破出题人设下的陷阱的。

  至于说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比如一些从未见过的题型,那在理综考试里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一套试卷里面出题人肯定会弄一两个创新题,这样他才会有成就感。面对这样的题目,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去面对,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题目再怎么创新,最后还是立足于高考考纲,考点终归还是我们学过的东西。冷静地分析,找到突破口才是关键。

  当然,理性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就是懂得取舍。一道三分的题,如果想上三分钟还是没有头绪,就应该果断放弃,不要扭扭捏捏,觉得“我应该可以做出来的”。不是说你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说你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三分钟,你是要这三分,还是要后面的几十分?理综考试,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怎样让把时间尽可能多的兑换成分数?还是得把那些“性价比”高的题做好,比如理化生选修等等。

3. 计算能力。

现在的理综考试越来越重视计算,一套理综卷的计算量可能是数学试卷的几倍,尤其是12年理综卷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简单地分析你会发现,计算题有一个特点:人人都会做,因为这样的题用的公式往往不会很难。经过几轮复习大家差不多都会了,于是差距就体现在能不能算准。

计算能力这个东西比较抽象,要想一下子又很大程度提高也没那么简单,还是需要日积月累。比如说平常碰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千万不要回避,要硬着头皮算到底。如果一不小心算错了,千万不要以“我知道怎么做就行”为由把题目丢到一边,还是耐着性子再算一遍,看看自己到底错在哪,直到把结果算出来为止。另外,在计算的时候一些细节可能也会影响到正确率,比如说把计算的草稿写到比较清晰的位置。自己的字也不要写的太模糊,免得看错。选择合适的时候带入数值,有时候用公式化简一下还是能减少很多计算量的,另外,计算的时候心随手动,专注认真,出错的概率也会小一点。同学们还可以背一些常用的东西,比如20以内数的平方,10以内数的立方,还有像12*16等等一类比较基本的东西,可能这些“小功夫”实际上节省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是会帮助你找到计算的感觉,对增强自信也很有好处,因为这一步你很有把握。

 

陈振宇  2013届29班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功在平时,重在思考。

                             ——历史学习之我见

对于高二的文科孩子们,好好听课,熟悉课本,背记之余注意锻炼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打好基础就好。课余可以看看历史纪录片,比如德国人、BBC拍的英国史等(《大国崛起》总是被推荐就不说了),虽然个人感觉看的多少与分数多少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于提升对历史的兴趣、感受不同历史视角等有所裨益。而史学专著也可以看看,如《全球通史》。

对于高三的孩子们,一般来说课外阅读时间少且零碎,建议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比如课间十分钟,翻翻书,或是背一背当天复习的知识点,看得多了潜移默化中对课本就会越来越熟悉,大考之前突击背诵的任务也会轻很多。在背具体知识点的同时,也要重视目录。借助目录梳理知识点,思考把握每单元的中心思想,感受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走向,从而构建宏观的知识框架。可以辅以画时间轴的方法,将具体的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把相近似的知识联系起来看,加深对其的理解,甚或找到新的角度去看它。但要注意一点,这个工作不是为了画出多么精美、多么完整的时间轴,而是使你脑中的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框架,让各个知识能连结起来;也可以选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自己找一些高考题或模拟题练练手。选择题可以大量地练,但每道题,无论对错,都务必弄清楚题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答题思路和易混选项。大题挑着做,对比标准答案与自己表述的差异,思考标答的切入点、思路,在不断练习中使自己的答案能条理清晰,切中肯綮,简洁规范。无论选择题还是大题,都应将错题进行整理,可以剪贴,也可以仅写下该题的关键点。

陈玥2013届12班

 北京大学法学院

 

政治学习经验

政治是高中所有科目中记忆量最大的学科,看起来很可怕其实分数区分度不高,是文综三科中较容易得分的学科。关心热点问题、多思考都是学政治应有的素质,这里不赘述,还是提供几点实在一些的建议吧:

一. 巩固课本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课本是政治考试的基础,在第一遍学的时候就要把主要知识点全部掌握并背熟。高三阶段有一轮至两轮复习(如果老师安排的只有一轮复习的话,自己也可以安排加快进度,进行第二轮复习),第一轮,要关注框架的构建,把知识点体系化,列树状图或其他形式的框架图都是很好的方法,各主要知识点务必在第一轮全部弄清楚;第二轮,关注细小零碎的知识点,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

二. 如何做笔记及整理题目

各人做笔记方法不同,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方法。首先强烈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就使用活页本,便于添加、删除和归类。笔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知识点整理,包括自己列的框架,和课本的主要知识点和课上讲的如答题方法等;二是题目整理,选择题整理起来耗时多收效低,建议从错题中直接提炼出易错点放到知识点的笔记部分去,主观题则应仔细整理,除了将答案抄上去,更应该简单写下答题思路(老师会讲,课外教辅的答案中也有),还可以建立答题模板,针对某一类题目积累各种可能的答案。

三. 关于做题

政治大题做起来很费时而且让人烦躁,而且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量也不会很少,课外没必要做特别多的题目,高三同学可以买专题卷只做选择题,大题则多花时间整理考卷和作业的题目。不想抽时间课外做主观题也可以只是看看题目,心里思考一下要点,再翻答案仔细看。

总之巩固基础,多整理多看书。

侯崛  2013届10班

清华大学外文系 

 

地理学习经验

    地理常常是文综三门里面最难得分的一科,很多人将地理成绩和数学成绩联系起来,我个人并不认同——虽然它作为文综三门里需要硬性记忆的东西最少的一门,和理科有一定相似处,但其实感性思维在地理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几个地理学习的重点。

一.地图

    学好地理首先必须熟悉地图,主观题的所有题都是以特定区域为载体进行考查的,所以对地图轮廓的判断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多抽出时间看地图册,有兴趣还可以自己画地图。

二.区域地理

    高考地理中,所有主观题都以区域地理的形式考查,需要我们了解世界上各个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情况。高一、高二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多看看世界各地自然、文化历史的纪录片,例如BBC的地球脉动等,当然也可以顺便学英语。地理是浪漫的,学习地理不妨当做旅游,对各个地方进行整体性的了解。

三.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是对主观题最有用的方法了。从一道题中可以整理出一类题的答案,例如常考的某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自然想到水源充足、排水条件好、气候……等要点,总结起来甚至可以有十几二十条之多,答题时再将模板中的要点根据题目条件进行筛选即可。

四.做题和整理

    很多同学倾向于大量刷题,个人并不建议。首先,做地理题首选文综卷中的地理部分,即选择题11道的那种卷子,特别薄弱的地方也可以选着做专题卷;如果不想做大题的话可以只做选择。其次,做完题要思考,对答案和思考整理的时间至少得是做卷子时间的一半。然后,不建议大量地以裁剪卷子的形式整理地理题,不仅不能保证自己会看,而且不如直接整理到模板有条理。

五.时间安排

    考试时地理答题时间在40-55分钟内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题多花时间,至少15分钟。每题认真看和做,不要给自己留检查的时间。

侯崛  2013届10班

清华大学外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