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华中师大来凤附中成立

                                            华师大与来凤合作办学
       湖北日报讯 (记者星星、通讯员秦叙常)昨日,华中师范大学与来凤县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拉开华中师范大学与来凤县全面合作、深度共建序幕。
    当天,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来凤附中)挂牌成立,华中师范大学委派的校长走马上任。来凤附中的原“来凤县第一中学”名称保留,学制为高中三年,每个年级20个班。所有教师重新聘任,并需通过专家考核。

                                             华师来凤附中成立
    恩施日报讯 (见习记者周洁 通讯员翁玲、唐孔琪)8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与来凤县县长向军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打造武陵山区教育高地。当天,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挂牌成立。
    根据合作协议,华中师范大学与来凤县在来凤县第一中学的基础上,联合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开办初期以高中为主,办学规模为60个班3000名学生。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结合武陵山区域发展、扶贫开发试验区及湖北武陵山试验区的要求划定招生范围。办学双方采取“两权分离、分权负责”的合作机制,实行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管教育、合作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华中师范大学选派校长及管理团队,负责合办学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依托教育指导与评估委员会的专家,每学期按计划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和校长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对合作学校的教师开展更高标准的认证培训工作。

                                        让山区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来凤探索校县合作新模式

    来凤教育信息网讯:“华师在来凤办附中了!”“华师附中在国内是最牛的高中!”“我们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家门口上高中了!”

8月24日,边城来凤一片沸腾,街头巷尾、乡村田园,争相传递着这一喜人消息,民生幸福沁润在群众心里,喜悦之情洋溢在群众脸上。

苦战实战推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还是让群众期盼得太久了。”来凤县委书记胡泽说,“万里长征迈出关键的一步。解决山区的孩子上学难,上好学难,我们还要继续义无反顾地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推动改革创新,让城乡孩子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来凤县地处鄂湘渝边界。与众多贫困山区一样,人口向城镇集中,人才向城市流动。城镇化带来山区小县中小学教育的“空心化”。

条件稍好的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到恩施、武汉、重庆等教育资源更优越的大中城市上初中、上高中。生源流失导致高考成绩连年下滑,山区教育迎来巨大危机。

“来凤一中肿么了?”“我们培养孩子的希望在哪里?”网上网下,民怨日胜。

民之所怨,政之所要。2012年4月,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改革作为民生建设的头等大事,召集全县教育界人士、学生家长、市民代表、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代表,连续7次召开座谈会,征集300多条关于教育布局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县领导带队深入乡村、学校、农户,广泛调研,组团外出考察取经。数易其稿,形成《全县教育布局调整方案》。

由此,举全县之力推动“高中和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3—6年级向乡集镇集中并办成寄宿制学校,村小1—2年级向中心村集中并办成学前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布局调整,力求从根本上突破教育“瓶颈”。

“5+2”、“白+黑”、“晴+雨”,全县干群万众一心,苦战实战,县委政府带头勒紧裤腰带,苦推“龙凤科教示范园”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说:“来凤县具有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和奋勇拼搏的精神,我们理应为龙凤示范区这个国家级战略所在地做出贡献。”

种好梧桐引凤来

两年时间,或许对期待着的群众来说有点漫长,但机会被做好准备的来凤人,紧紧地攥在手里。

今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赴我县进行调研。在调研考察期间,县领导提出希望能引进华中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出与华中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学校的想法,以便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随后,县分管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主动与华中师范大学发展办、第一附中联系,就合作办学事宜进行初步商谈,双方确定了合作办学的基本意向。
   6月,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到我县调研,考察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把脉问诊。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我县“联校网教”开课、教学组织管理等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分析了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7月11日,我县教育考察团专程到华中师范大学,就校地合作相关事宜与华中师大领导及学校办、发展办、教务处、科研部、信息化办公室、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一附中等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双方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就具体合作内容深入交换了意见,为推进县校合作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7月22日至24日,我县教育考察团对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北京举办的朝阳分校和华中师大在深圳龙岗举办的附属高中进行考察,了解合作办学的有关情况及效果,为拟订合作办学协议、推进合作办学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月29日,为进一步商讨全面合作、深度共建、合作办学的相关事宜,华中师范大学领导到我县考察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及合办学校的前期部署,且就进一步推进合办学校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沟通,双方就合作办学协议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极大地加快了合作办学进程。
   8月2日午,华中师范大学例行召开对外合作办学设置委员会会议,顺利通过与来凤的合作办学议案。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8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挂牌成立,山区孩子再过几天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

校县合作开新局

3C计划,是华中师范大学创新基础教育的发展计划。其核心理念就是整合各方资源;综合利用各类手段,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特色,促进合作区域内的教育改革,进而带动华中师范大学特色师范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最终实现学校、附校、合办校、联盟校的共建、共享、共赢。
   该计划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联合(connection)、合作(cooperation)、创新(creation),简称“3C”。通过“3C”计划体现华中师范大学引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彰显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和实力上的优势,提升学校的影响和社会贡献率。

根据双方协议,华中师范大学选派校长及管理团队,负责合办学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依托教育指导与评估委员会的专家,每学期按计划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和校长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对合作学校的教师开展更高标准的认证培训工作。附校和合作学校之间,合作学校和合作学校之间,开展教育教学比赛、互助教研、教学观摩、考察交流等活动。依托华师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构建能体现华师教育特色的资源共享体系。

杨宗凯在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成立大会上介绍,来凤附中将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重要的生源基地、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来凤附中的师生将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附属中学师生同步进行备教辅改考。

校县合作办学,启开来凤教育快速发展、打造武陵山区教育高地的新局面,提振全县人民对办好来凤教育的信心。

武陵腹地,酉水河畔,书声琅琅,振兴教育,扬帆起航,打造武陵山区教育高地,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