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相辉 通讯员 干敏
这个夏天,来凤县翔凤镇市民陈春梅有些开心。高考成绩出来,儿子向志龙考了573分。去年秋季学期,华师大托管来凤一中,今年春季学期学校迁往新校区。
一年两次折腾,儿子能否考上大学?陈春梅很是担忧。高考成绩放榜,让陈春梅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他能考这么好,这要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来凤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面临师资缺乏,生源流失等循环怪圈。来凤县试水与名校和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教师执教水平,让学生接受现代教育。
每名孩子都有机会上高中
“现在孩子们好了,每人都有上高中的机会。”7月2日,陈勇去来凤一中看望儿子王陈沈曦学习情况。
43岁的陈勇是来凤县房地产公司职工。他上初中的前一年,来凤五中变成大河中学,改办初中教育。1987年陈勇大河中学毕业,县内虽有一二三中,但优质高中只一中一所。一中当年只招4个班200名新生。从大河中学毕业100人,考上一中30多人,陈勇是佼佼者之一。而众多的初中毕业生、小学毕业生失去了继续求学机会。
陈勇1992年参加工作后,经常与人聊天。上一点年纪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高中就读。
“来凤现有两所高中、一所职中,可以招3000多人,而全县初中毕业生不到3000人。”县长向军说。
名校来到贫困山区办学
“当初没想自己会在来凤负责教学。.快一年了,我感觉各项工作还可以。”7月3日,宋涛正在忙碌着本学期期末考试事宜。
宋涛原本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
“华师在武汉外办高中,全国只有海南和深圳。本部在贫困山区办高中行吗?”宋涛后来得知,华师要在武陵山区来凤县办高中很是意外。
去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到来凤调研贫困山区教育情况。来凤县委把来凤目前一中办学困境作了汇报,希望华师破解难题,能否在一中基础上办一个华师班或附属中学。
马敏回校后,来凤县负责人多次到华师申请合作办学。来凤诚意打动了华中师大,华中师大决定把在来凤办附属中学作为贫困山区办教育试点。
“从经济角度讲,来凤与其他地区没有可比性。但来凤办事拼劲和希望把教育办好,有利子孙后代,让我们很感动。为贫困山区做贡献,华师义不容辞。”华师负责人说。
7月中旬,华师向各附属中学征求去来凤中学任负责人人选。宋涛出色管理教学能力,华师一附中推荐宋涛为候选人。经过几次考察,宋涛被华师委以来凤中学负责人,并签订服务3年承诺。
宋涛以为自己会带着大批教师到来凤任教,可赴任时只有华师发展办招的束华山同行,且互不认识。宋涛找到华师领导,希望增加人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我们带着教师去,不培养本地教师,10年合同到期,我们撤走,当地学校不又回到原点?去后,学校会全力支持你们的,会提高来凤老师教学能力,达到各附属中学老师水平。”践行时,华师负责人说。
宋涛到来凤赴任后,华师培训了附属来凤中学老师7批次,来凤县也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建起了现代化一中新校区。
教学方式变了
“原先我们教学是填鸭式,现在是启发式。”6月25日,高一(1)班教师莫开福说。
莫开福在一中任教近20年。他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认为只要多教、学生多做就行了。但一次培训,改变了他的观点。
华师来附中成立前夕,华师组织莫开福等15名教师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海南中学学习。
一周时间,莫开福在海南中学讲一课,海南中学老师又讲同一课,华师专家、老师对两人讲的课打分评判,指出教学差异。莫开福等人认为自己在来凤是名师,一比才知道还有许多不足。
“一年不到,全校143名老师我们已组织122名到华师各附属中学与武汉二中等校学习。华师也派名师4次到来凤讲学。”学校副校长束华山说。
新学校组建后,莫开福发现学校管理也出现了变化。学校办学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原先学生晚上上四节课,现在改成上三节。最后一节课学生自学,老师在办公室或走廊等候学生问题。学生定期给教师打分,可以选择自己课任老师,学校还每周召开家长会……
莫开福和同事们改变了教法,先让学生商量上黑板讲课,自己再补充……教学方法改变后,莫开福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解题能力强了。华师托管来凤一中近一年,来凤一中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由41人上升到89人,全县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由68人上升到150人。
随着教学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本县就读。两年来,来凤前100名初中毕业生70%以上的选择在来凤上高中。之前,本地入学率一度时期低至百分之十几。
恩施日报7月30日第二版时政要闻:http://szb.enshi.cn/esrb/html/2015-07/30/content_11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