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键词【喜迁新校】 |
在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月8日顺利搬迁至新校区, 新校区总投资概算2.5亿元,校园面积276亩,建筑面积达71139平方米,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达到湖北省一流高中水平,是全省最具现代化气息的校园之一,掀开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
|
★ 关键词【2015年高考】 |
2015年高考成绩喜人,一本文化上线117人,二本文化上线179人,包揽了全县各单科的最高分,不仅实现了“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目标,而且跨越式发展,一本率等多项重要指标跃居恩施州南部四县第一,书写了来凤一中高考历史新的传奇,赢得合作办学和搬迁新校之后的开门红,得到来凤县和恩施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
|
★ 关键词【一主两翼】 |
明确理念,依照华中师大的特色办学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学校被定为打造“中国山区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学校”。具体实施路径就是“一主两翼”,即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良性发展为主体,健全现代化全寄宿制的管理模式,内联外引,引领师生健康成长,为学校发展培养大批优秀教师,为高校输送大批优秀的人才;以传承、彰显民族文化为一翼,服务民族和谐发展,培育具有本土文化(土苗文化)气质的“传统人”;以教育信息化为一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育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未来人”。借助合作办学的平台优势,抢占教育信息化高地,挖掘民族文化土壤的养分,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两翼”将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心和亮点。 |
|
★ 关键词【三大工程】 |
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核心,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即名师工程、新秀工程和青蓝工程,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组织评选出校内名师5人、学科带头人9人和优秀青年教师15人,成立特级教师江明全名师工作室,指导开展课题研究和常规教研工作,设立教研中心,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新老教师“传帮带”的传统,开展教学质量月和跨地区大教研活动,助力广大教师“强筋壮骨”。 |
|
★ 关键词【学生培养】 |
徒步拉练、游学跟学、成人仪式、毕业典礼、诗歌朗诵、模拟法庭、趣味运动会、汉字听写大赛、纪念主席诞辰、元旦晚会,先后成立多个学生社团,德育活动系列化、品牌化;把校徽设计、检查评比、班务日志、教学反馈等各类活动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5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构建固定课程、专题课程、活动课程、自选课程四大德育课程“营养套餐”,逐步形成了“四自”的校园精神,即学习自主、道德自律、健体自觉、超越自强,把学校建成学生立德成才的沃土。 |
|
★ 关键词【交流培训】 |
7月26—30日,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第6期教师培训在我校开班授课,来自鄂、粤、深、琼、云、贵六地的288名教师同台切磋教艺,华师及一附中13位专家指导培训工作, 另外专家来校督学、教师外出培训已成常态,外引内联,提升理念和视野,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
|
★ 关键词【招生宣传】 |
学校花大力气制作招生宣传片和学校画册,设立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进课堂,展示校园新气象、新风貌,同时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围绕学校正面形象传递常态高位运行,多篇通讯员稿件在荆楚网、湖北日报、恩施日报、恩施晚报等主流权威媒体发表,2015年秋季学期,共招录新生802人,圆满完成中考招生工作。 |
|
★ 关键词【竞聘上岗】 |
7月上旬,学校开展了全员竞聘上岗:中层干部竞聘换届和机构优化重组;教师和年级进行双向选择,其中还纳入班主任、备课组长等关键岗位;从行政后勤拿出32个全职或兼职岗位供职员和部门双向选择,学校负责居中协调,择优聘用,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职责、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提高效率、强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向着民主、科学、高效方向的转变。 |
|
★ 关键词【校园文化】 |
我校先后增添了宣传橱窗、导视系统、班级文化牌等项目,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班级文化建设和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给广大师生营造和谐、雅致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读报栏、学生阅览室和新华书店一中店先后对学生开放,努力构建阅读生态,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教师节表彰、慰问病困教职工,举办篮球友谊赛、组织教师体检、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
|
★ 关键词【基地建设】 |
伴随着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华中师大在我校设立“基础教育创新实验班”;武汉纺织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先后与我校就“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达成协议;武汉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实习基地相继落户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