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

向生海老师和装裱一新的家书

正在上课的向老师

 

指导学生整理内务

通讯员  干敏

   “龙儿:来函收悉,内情尽知。所言三点,铭铭在心。为父一生,一言难尽。酸甜苦辣,滋中有零……组织决定,照章执行。想有成就,离党不成”,3月12日,家住来凤县翔凤镇华龙城小区57岁的老党员向生海(小名:龙儿),正在把这封装裱一新的家书小心翼翼地悬挂在墙上。
    向生海是来凤一中的一名语文教师,1984年就读于宣恩县师范学校的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学校党组织确定为预备党员发展对象,从小家教甚严的他为此给在宣恩县沙道沟镇龙潭中心小学任教的老父亲写了一封信,征询对自己入党的意见,结果很快就收到了父亲的亲笔家书。
    父亲在书信中对其入党一事表示完全支持,勉励他一定要珍惜机会,脚踏实地,虚心好学,回报组织关怀。收悉来信之后,次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封家书也随之被珍藏在老家的箱底。
    后因邻居家电线老化引发的一场大火让年久失修的老屋受牵连,幸亏发现及时,那封家书仍多处受到损毁,再难长期保存。向生海后来找人将其扫描成影印件冲洗出来,精心装裱起来,悬挂在自家房子的客厅里,时刻提醒自己及子女不忘当年父辈的谆谆教诲,不忘党恩。
    1985年7月师范毕业后,向生海回到家乡沙道沟镇民族中学一干就是9年,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业务骨干,历任政教主任、副校长,1996年9月调入来凤一中工作至今,长期承担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育人“三字诀”,即围绕一个“勤”字,突出一个“爱”字,狠抓一个“严”字,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文明班级”。在教学中,他勤于探索和改进教改新形势下高效课堂和科学备考模式,突出思维训练和素养提升,所带学科和班级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始终遥遥领先,二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州、县刊物上公开发表,其本人先后受到省、州、县各级各类部门表彰三十余次。从教四十余载,他始终志坚如铁,牢记入党初心,抱定终生从教的信念,先后婉拒了财政、税务和鄂西教院等部门的盛情邀请。

    尽管爱人没有正式工作,双方父母年事已高,两个儿子都在读书,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作为家里顶梁柱他从没有一句怨言,家庭关系十分融洽。对上孝敬双亲,因自家的房子小,一有空就回老家探望或接过来与自己住上一段时间。在家庭教育中坚持以身示范,宽严相济,两个孩子十分懂事上进,双双考入大学,一个已经参加工作,另外一个在湖北大学攻读研究生。

2016年7月,向老师在回老家探亲返程的途中遭遇了严重的车祸,被抢救入院后,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在家人的帮助下及时补办了请假手续,面对闻讯前来探望的同事和学生,他满怀歉意,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年事已高的双亲和耽误班上的学生,在听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后才稍感欣慰。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通过积极的治疗加上自身不错的体质,短短两个月后就顺利康复出院,考虑到学校师资十分紧张,经多次主动请缨后返校上班。
    “当老师,也许就注定了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曾在自己读书笔记的扉页上这样写道。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土家汉子,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喧哗与浮躁,只是像犁铧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武陵山区这块养育自己的沃土,像酉水一样浸润自己,播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