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星教师】杨顺福:一片丹心铸师魂

杨顺福老师近照

杨顺福,来凤一中语文老师。他是改革招生制度后的第一届师范毕业生,从教至今已经38年了。38年间,他和其他老师一样,经历了苦辣酸甜。   

1979年12月,师范毕业的杨顺福被分配到来凤县旧司区(现旧司镇)黄土学校初中部任教语文兼班主任。1980年春季学期,他所带的初二班和初三一同毕业,中考成绩和初三差不了多少。1980年暑期参加全县初中把关教师集训(每所初中每科各抽一人),培训结束,杨老师成绩名列第二!从此就连续带了几届初三。1982年开始任校团总支书记。1983年春季,他带的学生参加全区初中作文竞赛,囊括了二等奖(未设一等奖)。   

1984年春季,校初中部分离出来,成立来凤县黄土农业中学(初中),面向全区招生。1984年秋季,除了原有的初中班,开始面向全县招高中班。杨老师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并于1986年考取了高中语文教材教法合格证。这期间,杨老师觉得自己所学知识不够用,除了工作,其余时间全用在自学上。一次上厕所,他拿着专业书在如痴如迷地看着,老校长王胜才看到了,竖起大拇指赞扬说:“小杨,你的路走对了!”   

1988年秋季学期,杨老师被调二中(来凤县第二中学,后停办高中,更名“来凤县旧司中学”)任教。这期间,他开始写教学研究文章,开始推荐发表学生作文。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同年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这期间,杨老师曾任校办主任、副校长。   

2001年秋季,杨老师调任来凤县绿水中学校长,使学校工作平稳过渡。   

2002年秋季,杨老师被调来凤县第一中学任教。当时同事对他说:“全县那么多大学生进城基本上都是教小学,你一个中专生进城竟然教高中,而且是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杨老师深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倍感工作的压力,所以他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期间他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同事彭桂铭老师给杨老师的手绘画像   

工作以来,杨老师是几十年如一日,时时处处、一言一行都是极为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他从没有迟到、早退,更无旷工。甚而至于,工作以来他只请过三次假,一次是父亲过世,恰逢学校开运动会,他请了三天假;一次是因领导所“逼”,请了半个月病假;还有一次是因腰间盘膨隆,压迫了神经,不能行走,做手术请了17天假。他结婚时,是挪用的农忙假;妻子两次生小孩,他没请过一节课的假;母亲过世时,他没请过一节课的假;岳父过世时,他没请过一节课的假;女儿结婚、儿子结婚,他都没请过假。一次因患重感冒而晕倒在由寝室去教室的路上,被同事背到医院打完针后,他又回到教室上课。一次脚患急性蜂窝组织炎,痛得不能着地,他坚持每天拄着木棒到医院打完针后又到教室坐着给学生上课。近几年来,常因腰疼去医院做理疗,也没有耽误一节课的教学。   

杨老师不但有病有事不请假,反而还将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偿地耗在学校的工作上。1998年暑期,为了迎接省“普九”验收,他作为学校软件工作的负责人,硬是一个暑假没有休息,且是冒着高血压(186、106mhg)的生命危险(当时县医院的杨吉元老医生就正告他“必须休息治疗!”),坚持一边吃药一边工作,确保了验收的合格。他因此被学校誉为“软件工作中的硬汉子”。   

工作以来,杨老师始终讲求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非常注重教师形象。他从不以教师身份私自接受学生家长或其他人的请吃;从不以教师身份接受学生及家长的馈赠,哪怕是一包烟、一瓶酒;从不私自收费补课。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他都非常注意,从不带手机进教室,从不酒后进教室,从不带着酒意进校园。特别是在跳舞之风盛行之时,他一直未进过舞厅,即使是应酬;现在,打麻将成了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可他连麻将都还不认得,更不用说赌博了。除了工作,只有读书、看报写文章才是他的兴趣爱好。他自己觉得自己是“另类”,他说他甘愿做这“另类”。他曾写的《不时髦热闹,尽忠党的事业》被《党员生活》杂志作为优秀稿件刊用。   

杨老师十分重视陶冶学生的心灵,绝不使之蒙受半点玷污。不管是任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他都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他任班主任的高0506班,是一个理科平行班,也就是慢班,通过高一一年的教育,从高二到高三连续四个学期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清洁。纪律、学习等方面量化评分偶有高出快班。要知道慢班要评上文明班级那是相当不易的,因为每学期的评选,一个年级也就三四个文明班级,再说还有文、理科的快班、中班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啊!杨老师任语文教师的高1109班,通过三年的言传身教,学生对他非常信任,对他的满意度很高。在毕业前夕,全班学生个个要他签名留言。   

因教育工作较为突出,杨老师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州德育研究会“优秀会员”。   

2000年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文艺家》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的《我最爱戴的老师》征文活动中,杨老师的学生以《撒给学生都是爱——记深受学生爱戴的杨顺福老师》为题的文章获一等奖,并入选《我爱戴的老师》一书,这也算是学生对他付出的一种肯定吧。   

教学者,教学生学习,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即“传道授业解惑也”。杨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收集风趣的语言用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独特的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乐于听、易于学,效果佳。   

在作文教学方面,杨老师有他独特的一套。如某生的一篇作文本来就一般,但杨老师从中找亮点,讲长处,予以鼓励。尽管这篇作文在全班作文中仅仅只是一般,但对该生来说,却是发挥出了最高水平了,所以采取鼓励的方式,谓之“调兴趣”。又如,某生的一篇作文单独来看确实不错,杨老师却从构思立意、文法语言等方面“挑刺”,只讲不足。这样对作文功底较好的学生的作文,采取严厉“打压”(当然必须先与该生沟通,不能挫伤其写作兴趣),谓之“戒骄气”。   

时任区教学辅导员张启福老师曾对杨老师的作文批改大加赞赏。每次作文批改,有详批和略批。详批的文字比学生的作文字数还多,略评的文字多不过百。他还采取把学生叫到案旁,当面批改,作文优劣当面给学生指出,学生记忆时刻,效果好。   

杨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潜心教研,效果显著,成果颇丰。发表了作文教研文章十余篇(其中一篇获州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作文教学专著一本。他写的下水作文获中国写作学会二等奖,发表后被县教育志转载。推荐发表学生作文60余篇。其作文教学成果被《中国教师》杂志社评为“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被《科学导报》社《教育论坛》编辑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杨老师做作文写作专题讲座   

所获写作指导奖项: 获第十五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指导一等奖”,获中国教育写作学会第三届桃李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获第九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指导一等奖”,获中国教育写作学会“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二等指导奖”,获省教研室省中语会“作文指导二等奖”,获州中语会“作文指导二等奖”,获中华写作艺术研究丛书编辑部“佳作指导奖”(两篇学生作文录入《如梦年华。春天的絮语》),获第八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园丁奖”,获中国教育写作学会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太阳树大型作文征文竞赛“优秀指导奖”,获第七届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获中国教育写作学会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太阳树大型作文征文竞赛“优秀指导奖”,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社等第八届“语文报杯”“优秀指导奖”,获州教科所、州中语会“第六届中学生作文竞赛”“指导教师奖”。   

杨老师作文教学其他成果: 加入县作家协会、州作家协会、全国中学作文教改研讨会、中国教育写作学会、中国青少年写作年鉴研究中心(研究员),被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选为理事,任唯一指导教师的文学社社刊《朝阳》获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校园文学社团样板社刊”铜牌,任唯一指导教师的文学社社刊《朝阳》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一等奖、其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获州中语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中国青少年写作年鉴编委会、中国青少年写作年鉴研究中心、青少年写作研究通讯编辑部“优秀写作导师”称号,获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全国百佳写作指导教师”称号,获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称号,被写作导报社聘为特约撰稿人,被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社聘为特约编辑,被《青少年日记》杂志社(编辑部)聘为特约指导教师,被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聘为“课题实验组长”,被由教育部关工委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迎奥运作文大赛组委会聘为大赛评委,被全国小学生“月亮船”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太阳树”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课本作文大赛、“华夏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作文大赛评委,被《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聘为湖北来凤地区通联站站长。其作文教学业绩录入《中国青少年写作年鉴》(2000卷)。   

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里,杨老师付出诸多,收获亦诸多。在旧司中学任教时,学校曾有四个学期对老师实行量化评分,杨老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有三个学期得分都是列全校60余人之第一!人班主任的一个班(校四个平行班之一)中考上线人数分别是当年本县另外两个区(现在的乡镇)的上线人数。学生作文获省二等奖,并推荐的学生作文首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在县一中任教时,教学成绩(以学期末量化评分为据)曾列全年级40余人之第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奖30余人次。辅导学生参加由全国中语会等组织的“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高中组)经湖北赛区初赛后参加全国复赛获一、二等奖。推荐发表学生作文40余篇。   

杨顺福老师在同事中还“享有”“专家”“教授”之戏誉,虽是戏誉却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他发表了教研文章40余篇(其中三篇获州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汇编了个人成果专辑,出版专著 《一文一法一评式作文训练》 。发表的教研文章中不乏专业知识性较强之文,诸如《谈谈形声字》《文言反训词30例》《小议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古代文化文体常识梳理与训练》《控制论原理在考场作文中的运用之探讨》《“三结合”助力作文训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简论》。曾获“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者”荣誉,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二等奖。相关业绩被《中学生阅读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科学中国人》刊登照片予以介绍。

杨老师专著《一文一法一评式作文训练》   

“杨顺福老师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理论探讨和体会写成文字,集成本专辑,成果如此之丰,确实不易。”“本专辑中的文章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和理论性,它渗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素质教育’的思想一线贯穿,它给学生的是‘能力’和‘素质’。”“这本专辑,是作者学习理论与研究实践的结晶,它再现了作者所走过的教学、教研、教改之路,望老师们学习顺福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进行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以此推动我县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事业的发展。”——摘自时任来凤县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周迎建《写在前面的话》(1996.12。28)   

“杨顺福老师是一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的年轻的‘老’同志。他有高度的思索,有力度的探求,有目标的追寻,有痕迹的耕耘,从教如此,善莫大焉。”“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大都以搜寻的目光在教学理论上去寻找教学的支撑点。杨顺福的论文及其著述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这反映了他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规律性认识。”“教学研究成果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实践的自然凝结,在教学上有什么投入,就可能会有相应的产出。杨顺福是一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既要履行副校长职责,又要从事语文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教学研究,能把这几项工作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不行的。我对顽强拼搏在基层学校的教师由衷地表示敬意,他们是支撑教育大厦的脊梁。”——摘自时任恩施州中语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杨舜山《勤苦的探索,多彩的人生》(1997,1.18)   

“我喜欢您的教学,觉得并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更多的涉及到文学,回归到了语文的本质。”“从校刊上看到您的那么多的荣誉,特为您高兴,也为是您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您是我打心底很崇拜、很敬佩的一个老师。”——摘自2014级黎新燕同学写给杨顺福老师的信(2016.12.12)   

“从青青子衿的年少经师,到饱谙庠序的鬓霜先生,杨顺福老师已躬耕杏坛近四十载。启心启智,门墙桃李九州飘香;作文渊薮,术业专攻万象笔端。……岁月交替,集腋成裘,披沙为金,凝就佳著,如灯塔,点亮后学的星辰大海。”“鲜活的素材、生动的描述、独到的见解、真挚的情感,抒写着杨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呈现着杨老师厚重的经验积累,”“我校历来重视校本教研,以杨老师为代表的一批老师,他们善于学习与思考,敢于实践与创新。从他们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研兴校’所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和带来的勃勃生机,教育科研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存状态。”——摘自社会学博士、华师大来凤附中·来凤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宋涛《我们让学生带走的》(20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