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PARTY BUIILDING

干群关系漫话

干群关系漫话

       李作军

时下,有人说,干群关系是“蛙水”关系,干部是“蛙”,群众是“水”。如有风吹草动,“蛙”就慌忙钻入“水”中;一旦风平浪静,便立刻跳上岸来,又蹦跶自个儿的去了。这个比喻对干部队伍中的那些少数腐败分子来说,还真是形象得很,如若要论及全体,那就大错特错了。也有人说,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干部是“鱼”,群众是“水”。鱼是不能离开水的,一旦离开了水,它就无法生存,只有“睡以待毙”;干部不能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群众,那就必定会成为孤家寡人而一事无成。初看这个比喻,觉得还挺不错,但仔细斟酌,又发现这个比喻其实只对了一半。就干部不能脱离群众而言,这个比喻是贴切的,可是,干群关系绝不像鱼水关系这般简单。对鱼来说,水是一种客观必需——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仅仅是一种客观必需;而对水来说,鱼,一般的讲,有无都一样:没有鱼,水依然故我。而干群关系就不尽是这样的了。对干部而言,群众就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必需,而且是服务的对象;反过来,干部也不仅仅是群众的服务员,要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且是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带领群众干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干部不能脱离群众,更主要的还在于自身的宗旨和责任。因此,我觉得,把干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是不甚恰当的。
    那干群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如果一定要做比喻的话,我倒觉得干群关系像“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干群”与“亲子”简单、机械地对应起来理解,即把干部看成是“儿女”,把群众看成是“父母”,或者是把干部看成是“父母”,把群众看成是“儿女”。我们把干群比喻为亲子,所取的相似点是干部承担的那种责任和义务,干部对人民的爱。也许有人会问,这不是在唱孟老夫子的老调吗?是的,在两千多年前,孟子是这样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过,孟子是主张“行仁义而王天下”的,他所强调的“爱民”,主要还是为“王天下”而施用的一种手段,尽管在客观上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而我们共产党人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爱民”视为一种崇高的境界。我们今天讲的“爱民”与孟子强调的“爱民”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又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呢?
    其实,把干群关系看成是“亲子”关系并不是新发明,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早就有人这么看而且也这么做了。比如人民的好干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原地委书记孔繁森就是这样的。
    孔繁森曾经多次这样说过:“每当我看到藏族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我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见到自己的儿女。”在孔繁森的心中,藏族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就是藏族老人的儿子;藏族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儿女,而自己则是藏族孩子的父亲。作为“儿子”,就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作为“父亲”,就有抚育儿女的义务。孔繁森就是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成是一种亲与子的关系,所以,他把对自己母亲的孝心和对自己儿女的爱心献给了藏族的老人和孩子——他为藏族老阿妈暖脚、买药、买粮、买衣,他管藏族两个孤儿的吃饭、穿衣、睡觉、上学,并且教育他们怎样做人,甚至,为了藏族的老人和孩子,他卖了自己生命的泉水——血。为了藏族人民群众能尽快富起来,他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孔繁森实践了自己喜欢的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也正是这样,西藏人民由衷地称他是父母官,誉他为人民的儿子。
    一个领导干部,只要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成是亲与子的关系,并且决心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能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能真正做到无私奉献;而人民群众就会拥护你,爱护你,并且永远的记住你,在心中为你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注:本文1997年收入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精短文学大系